貿易戰影響加劇,全球經濟拉響衰退警報 :
2019-10-21

貿易戰影響加劇,全球經濟拉響衰退警報

來源 : 紐約時報中文網

 

隨著增長降溫,貿易緊張關係導致全球經濟受到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全球經濟受到的壓力日益增加。週三,全世界各地都感受到了波動。

華爾街股價大幅下跌,就在一天前,唐納德·川普總統縮小了下一輪關稅加徵範圍,股價應聲反彈。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2.9%。債券市場收益率跌至多年未見的水平,

對美國增長前景給出了一個不詳徵兆。

這股金融波動出現前,新數據顯示,德國經濟正在迅速走向一次衰退,中國的產出增長速率為17年來最低。

訂閱「簡報」和「每日精選」新聞電郵

請輸入電子郵件地址

同意接收紐約時報中文網的產品和服務推廣郵件

查看往期電郵 隱私權聲明

 

世界上兩個製造業大國遭遇的麻煩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這兩個國家受到川普關稅的打擊程度有多嚴重。這也增加了外界的擔憂,認為美國也在走向一場經濟大清算。

「全球總體的放緩比人們預期要嚴重,」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首席美國金融經濟學家凱西·博什蒂安契奇(Kathy Bostjancic)說。「我們也會受經濟放緩的影響。」

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以工業生產指數較弱及汽車銷售下降等因素為依據,認為美國在來年陷入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為三分之一。

「經濟數據疲軟,並且在日益給出衰退信號,尤其是來自工業方面,」美銀美林美國經濟部門負責人米歇爾·梅耶(Michelle Meyer)表示。「貿易是其中很大一部分。」

這些衝擊波不僅可以衡量貿易戰帶來的影響,也會影響到川普發動貿易戰的能力。

自與北京的貿易爭鬥開始以來,總統一直有一個強有力的盟友:美國經濟。2018年春季的第一輪關稅只針對中國,當時美國經濟出現了他任期內的最佳表現,季度增長達到了3.5%。

但在最近的一個季度,增長開始放緩至2.1%。外界對本季度增長的預期還要低。總統週二推遲一些針對中國進口品加徵關稅的決定,意在減輕美國消費者受到的打擊,緩和經濟逆風。

 

7月,美聯儲十幾年來首次降息,美聯儲主席傑羅姆·H·鮑威爾(Jerome H. Powell)稱這一舉措「是為了保護經濟免受疲軟全球增長和貿易緊張關係帶來的下行風險影響。」

下個月很可能還會有一次降息。

川普已經將經濟表現作為其成功的衡量標準,也將其作為了他2020年連任競選的一大論點。許多經濟指標仍十分強勁。以以往標準來看,3.7%的失業率仍然很低,同時,

消費者信心很高。即使是在華爾街近期遭遇波動後,主要股指仍接近創紀錄水平。

 

相對於其他大國,美國在遭遇經濟動盪方面遭遇的負面影響要小一些,因為出口只佔其國民生產總值的12%。擁有出色汽車製造技術的德國,以及擁有大批生產消費商品工廠的中國,

都更為依賴國際貿易。

出口佔德國近半數經濟產出,佔中國近五分之一經濟產出。

但仍有一些揮之不去的警告信號表明,十年前開始的一輪有力的美國經濟擴張正在失去勢頭。

當投資者對經濟有信心時,他們會要求更高的債券利率,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抵消可持續增長可能會帶來通貨膨脹,導致債券有效收益被稀釋。因為這一原因,

長期債券的利率通常會較高。

 

但週三,兩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一度自2007年以來首次超過基準10年期國債利率。這種被稱為反向收益率曲線的模式,經常被認為是經濟衰退的先兆,

儘管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被證明是正確的。

更令投資者擔憂的是,至少在2019年的剩餘時間裡,利潤似乎仍將保持低水平。股市今年強勁反彈,部分原因是市場樂觀地認為,美國和中國將逐步接近達成貿易協議,

企業利潤將在下半年反彈。隨著貿易緊張局勢的加劇,這種希望已經消退,而且看不到結束的跡象。

儘管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快於許多西方競爭對手,但自貿易衝突爆發以來,中國經濟增速已明顯放緩。週三公布的中國工業生產數據弱於預期,7月份的增幅為4.8%,

為200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美國的關稅大多針對中國,但川普政府也對歐洲鋼鋁徵收了關稅。川普經常威脅要對德國汽車徵收關稅。

有證據表明,德國汽車業已經遭受了巨大打擊。德國汽車製造商大眾(Volkswagen)、戴姆勒(Daimler)和寶馬(BMW)至少都有三分之一的營收是在中國獲得,

多年的爆炸式增長後,那裡的汽車銷量近來一直下滑,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是接連不斷的貿易威脅令中國消費者感到不安,不願購買高價商品。

週三,德國統計部門表示,德國經濟在停滯不前一年後,從4月到6月收縮了0.1%。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分析師預計,經濟收縮將持續到連續第二季,

從而符合對衰退的技術定義。

 

歐盟統計機構的另一份數據顯示,德國第二季度的經濟表現在使用歐元的國家中是最差的。即使是長期處於弱勢的義大利,其經濟表現也略好於德國——該季度義大利經濟增長為零。

德國曾就如何管理本國經濟教訓其他國家,並指責這些國家背負了太多債務,這樣的經濟表現,對它來說顯得非常丟臉。

受到密切關注的工業採購經理人活動調查顯示,中國、日本、德國和英國的製造業正在下滑。這些國家是僅次於美國的最大經濟體。

 

鋁、銅和鋼鐵等重要工業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證實了工業領域的嚴重疲軟,並影響了生產這些商品的企業的利潤。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

新日本制鐵(Nippon Steel)和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商安賽樂米塔爾(ArcelorMittal)最近幾週都報虧損或利潤縮減。

製造業的下滑並不一定意味著更廣泛的經濟必然會隨之下滑。製造業在2016年經歷了類似的滑坡,部分原因是2015年,中國政府的貨幣貶值嚇壞了全球投資者,

之後出現油價大幅下跌和中國的投資放緩。

工業衰退給美國和世界各地的經濟增長帶來了壓力。但一場全面的衰退並未成為現實,部分原因是油價回升和主要央行努力恢復經濟增長。